自古以來許多西方人懂得欣賞日本人的優雅美學與極致的工藝技術,在許多西方繪畫與料理中經常可見和風精神,連以美學自豪的意大利人也不敵和風魅力,如意大利 3 星餐廳 Piazza Duomo 主廚 Enrico Crippa 被米其林稱 100% 使用日本的美學與細緻技術,以及在日本的意大利籍廚師 Luca Fantin 也深受和風影響,Luca Fantin 的和風洋食讓他成為日本唯一獲得米其林星級的意大利廚師。
談到西班牙巴斯克地區聖塞瓦斯蒂安 (San Sebastian) 的美食歷史,就不得不提到大名鼎鼎的Martín Berasategui。以他為名的餐廳不只是巴斯克地區的代表作,更是全西班牙的榮耀。Martín Berasategui本人是擁有最多米其林星星的西班牙廚師,他將巴斯克人的美食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並在此過程中為巴斯克地區在國際烹飪舞台上建立了一席之地。
2016年米其林紅色指南首度落腳新加坡,很快一年過去了,今年 2017 最新版新加坡米其林評鑒中,法國料理常勝軍 Joel Robuchon Restaurant 仍是唯一3星,獨攬榮耀。2星餐廳7家,比去年新增1家,1星餐廳有30家,其中有11家是第一次入榜。
東京是舉世公認的美食之都,2017年有12家餐廳獲得米其林3星評級,比巴黎的10家還多,是全球米其林3星餐廳最多的城市,2星餐廳有54家,1星餐廳更是多達161家。然而米其林餐廳太多不見得是好事,代表在眾星雲集的背後,有多少被埋沒的星級廚師,等待著有朝一日也能成為舞台上的焦點。
日本大廚的身手已經在巴黎展露頭角,這幾年愈來愈多日本廚師登上法國米其林榜單。
中南美州最大國家巴西聖保羅與里約熱內盧是熱情洋溢又迷人的都市,地貌氣候文化民情都與米其林發源地截然不同,當然最重要的是食材與料理方式也大相徑庭,米其林 3年前跨海來到巴西,尋找2大城市的私廚佳餚,今年是第3個年頭,3星最高榮譽仍然留白,2星餐廳仍然被 Alex Atala獨攬。 與去年一樣,今年米其林在巴西總共圈選了 19家餐廳頒予星級榮譽,其中13家都在聖保羅。唯一獲得2星餐廳頭銜的仍然是 Alex Atala的巴西料理餐廳D.O.M.,今年是連續第3年摘下2星,也是巴西唯一受米其林青睞的2星餐廳。
按照需要的排版時間推算,第二季(四月份一直到六月上旬)將是最關鍵的時期,米其林密探們將進行最後密訪階段和內部會議。無論是去年的贏家,或是遺珠之憾;現在應該都繃緊神經迎接每一位上門的客人,不敢掉以輕心。
如果厭倦了上海的冬天,就隨我們TastyTrip的腳步去拜訪永夏的曼谷吧!沐浴在陽光下的美食之旅
在我還是學生黨時,胖鴨子便已名聲在外:2004年成為全英國第三家米其林三星餐廳;2005年還獲得聖培露世界50佳餐廳(World 50)榜單的第一名(當然,那時候這榜單更是偏狹至極)……某份實習時認識一個在英國讀書的朋友,她向我們描述了在胖鴨子的用餐經歷。印象最深的便是海螺中的iPod,食客在品嘗這道菜時,要戴著耳機傾聽海洋的聲音。轉眼間很多年過去了,當我坐在桌邊拿起耳機的那一刻,又想起了當年的那場閒聊……
上海的米其林指南發佈了。結果不出我的預料,我不是說上榜和評星的結果,這個我猜不透,我是說公眾的反應,有驚訝者,有欣慰者,有毀之者,有譽之者。
陳述我的觀點之前,首先我要聲明,因為我曾經在米其林工作了近十年,而且其中有三年負責米其林指南的業務,所以我的觀點既不客觀,又不公正。
可是說到美食,誰又可以說自己是客觀而公正的呢?
其實"被詛咒的廚師"不是只有離開AD的這幾位,近幾年最為食評家和媒體打抱不平的要算四季飯店Le Cinq餐廳前主廚Eric Briffard.他從Hôtel Vernet被挖過去四季後,功力大增,表現判若兩人,他在Le Cinq的那幾年 (2008-2013)得到的評價超過許多老三星。和JFP一樣的命運,年年都被點名三星,但是年年落空。2014年他心灰意冷離開餐飲界去藍帶教書了.他的離去是許多人(包括我)選巴黎餐廳時一個不小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