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或許是一部讓主廚發洩的電影,但無疑也讓食評者自省,是否應該更有意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只是裝腔做勢。 看似荒謬的諷刺劇,卻又如此真實地表達美食圈中的亂象。 整體而言這是一部黑色喜劇,但是恐怖值遠高於娛樂效果,若有夠多黑色幽默元素,也許會更像一道完成度高的菜品。
這次問川田主廚,如果一心想學習中菜,當初為何選擇龍吟為修習的餐廳。他說想做出日本人也喜愛的中菜,而龍吟重視煙火氣的烹飪,與中菜有異曲同工之妙,無論炸、烤技術神乎其技。龍吟主廚山本徵治的師徒關係一直是業界佳話,而川田主廚特別將山本徵治送的蟬連三星祝賀花籃放在門廊最明顯的位置,可見深厚的師徒之情。
Namae San背景特殊,他是少數高學歷廚師,畢業於慶應大學,從玩搖滾樂與成為記者的夢想,帶著一顆自由批判的哲學家思想來到廚藝界,在北海道、南法到英國 The Fat Duck 廚房工作後,最後終究有屬於自己的餐廳,且注定與眾不同。
英國餐飲業在疫情初期開開停停,使得許多在倫敦從事服務業的外籍人士回到家鄉,又因為脫歐導致簽證問題,異鄉人無法回到英國工作。餐廳普遍遇到人手不足的問題。
共有星級餐廳50家,相較去年增加了3家,其中三星2家,分別為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和泰安門;二星9家,一星39家,總計新晉4家。
莊司夏子今年才33歲,過去在東京代官山法式餐廳Le Jeu De L'Assiette工作過,後來到二星法式餐廳Florilège工作三年,成為餐廳副主廚,2014年決定創業。以著名的芒果塔一戰成名,她從小餐廳做起,起初僅開設接待四人的介紹制餐廳,2019年底才擴大到六人座。第一次見到她是在香港,當時品嘗過她著名的芒果蛋糕。她曾在媒體上提到許多的創造靈感來自於流行精品品牌,當然,她也造就了自己成為美食圈中的時尚品牌,至少是trendsetter。
在30年代左右精緻臺菜盛行,殖民時期北投溫泉一帶就有很多酒家菜,但現在談到臺菜印象不外乎街頭小吃,以及簡單的家庭料理,精緻手路菜肴幾乎失傳。永豐餘集團不只投入耳熟能詳的有機農產,包含在上海著名的Green & Safe。投資臺北山海樓,就是為了找回30年代華麗臺菜宴席的手路菜,他們追本溯源,找來入行近30年的臺菜師傅蔡瑞郎(郎師),他曾經師從日據時代臺灣四大酒家之一的蓬萊閣師傅黃德興,傳承了30年代數十道臺菜,堪稱老臺菜傳人之一,此外還到臺南向臺菜專家黃婉玲老師請益幾道復古臺菜。
近幾年在亞洲家宴風氣漸淡,可能是都市住家面積愈來愈小,又趨向外食之故。我本來就是喜歡在家中請客的人,但自從成為美食工作者後,生活工作都離不開美食,加上對宴請的標準更高與強迫症個性,不願意隨意宴客。
十月中參加臺北Fika Fika Cafe老闆James的家宴,又勾起我對家宴的情感。赴宴前一個月收到邀情,幾天前才得知地點,當天到了南港一處不起眼的廠房後通知主人,不一會眼前鐵卷門緩緩拉起,主人身影跟著緩緩浮現,整個過程有一些神秘的趣味。
萩本郡大(Kuni San)從小因日本烹飪節目立志做廚師,享受為家人做飯的愉悅。20 年廚藝生涯中 8 年時間待在義大利。5 年前我在Torino的 Condividere用餐時巧遇他,當時他在米其林一星餐廳 Ristorante Tokuyoshi 擔任副廚。他也待過意大利波隆那近郊一家我非常喜歡的傳統一星館子 Trattoria da Amerigo,受過傳統與現代意式料理的薰陶。
粵菜講究功夫菜,沒有標準流程,作為粵菜廚師需要經年累月的苦熬,才能掌握精髓,呈現傳統粵菜本色。而來自香港,出身粵菜黃埔軍校之稱的香港利苑,累積超過三十年經驗的主廚鄔海明,2019年主掌臺北晶華軒三年來,難以置信的沒有摘星,許多中西餐名廚已是座上賓,說是無冕之王,也是我心中臺北最佳粵菜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