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道道地地的西西里人所帶來的菜單,除了有些不容易看到的菜色以外,平常我們耳熟能詳的,像是西西里燉蔬菜、炸飯團、柳橙茴香沙拉或特拉帕尼缽醬等菜肴,究竟會以怎樣的方式詮釋,更是令人相當期待。
北歐人血液當中那個不斷探索、嘗試、共用的精神更是讓這個冰冷的國度變得生機蓬勃,讓人的溫度溫暖了冰冷的空氣,哥本哈根的夏季尤其熱鬧,René Redzepi 主辦的野外食物採集活動,以及哥本哈根的夏季美食慶典(COPENHAGEN COOKING & FOOD FESTIVAL)都是重頭戲。
義大利沒有隨處可見的奶油培根面,但有一道和它很像的“羅馬乳酪培根面”。如果我們注意一下它的原文-spaghetti alla carbonara,會發現有些地方的奶油培根面也是用相同的稱呼。
Villa Le Bec經過這麼多年還是我心中在上海最喜歡的餐廳之一。通常朋友來上海,想讓他們見識一下海派老洋房的優雅環境以及美食兼具的餐廳,Le Bec基本上是我第一的選項。它不只是一家餐廳,如同是到鄰居的家中拜訪。
這是參加TastyTrip很幸運的地方,兩個終級願望一次獲得滿足。鮨「次郎」與鮨「齋藤」,是我吃過最棒的壽司體驗之一。我同意同行的團員所說的評語,兩間殿堂級的壽司用餐體驗,正如古典樂與現代流行樂的存在!
人造肉起初是由於人類對肉食需求增加所導致的環境衝擊而發展出來,以一種兩全其美的方式,讓人類可以在較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獲得肉的滿足感,又能兼顧環境。原先市場預期這種肉類替代品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佔有一席之地,但因為一場全球疫情,反倒加快人造肉的市場接受度。
沉澱3年後,於去年底公佈的2020曼谷米其林榜單中,有一家餐廳打破講究傳統排場的米其林評審眼光,以家庭式小吃店之姿躍升為米其林星級格局,連續保持3年米其林1星,引起眾人矚目,這家餐廳就是在曼谷舊城,以賣蟹肉蛋捲聞名的小吃店Jay Fai。
上海不乏名声响亮、装潢豪奢的顶级餐厅,但是小而美的餐厅也是深得我心,有时也会偶遇让人意想不到的美味、以及才气洋溢的厨师,OSTRA今年在新任行政主厨—日籍厨师平田博树(Hirata Hiroki)掌厨下,以全新的姿态重新营业。
品嘗美食,是旅行時體驗新文化的最佳方式。食物記憶可能存在你的潛意識裡,這就是為什麼當你吃進食物時會產生強烈的情感反應,這些食物會喚起人們深層次的潛意識。你無法用文字表達,但食物會在記憶深處觸發某些“東西”。記憶不僅限於食物本身,還包括與地方以及人之間的記憶聯繫。
寶麗軒中餐廳位於上海總商會大樓的第三層,一踏入大門就感受到那獨有的中式莊嚴與海派優雅氣氛,寶格麗又將意式的簡約與奢華帶入建築當中,寶麗軒中餐廳就是站在這個時空交會點上的一顆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