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里,餐饮网红品牌快速崛起、美食自媒体大量涌现,在“民以食为天”的中国餐饮市场,《米其林指南》已经逐渐褪去了舶来品的色彩,随着上星餐厅的经营和运作,它会从哪些维度指导中国餐饮品牌、服务的升级?又会如何影响中国饕客的消费习惯?
2017 年 9 月 20 日,米其林正式发布第二版上海米其林指南,共计 129 家餐厅成功入围今年的榜单,其中 30 家餐厅获评米其林星级餐厅。第二届上海米其林名单揭晓,可说是众望所归,原因无他,就是上海美食地标紫外线 ULTRAVIOLET 终于拿下米其林 3 星最高荣誉,而上海高级料理的始祖 Jean Georges 今年也拿到 1 星。去年上榜的 3 星与 2 星餐厅保持不变,一共有 30 家餐厅入榜。
中国大陆本土餐厅在世界 50 最佳餐厅(World’s 50 Best),甚至亚洲最佳 50 餐厅似乎不容易获得评审青睐,只有以五感料理著称的紫外线 Ultraviolet 能够年年掳获芳心,今年甚至是世界 50 最佳餐厅唯一上榜的大陆餐厅,也使得主厨 Paul Pairet 成为当今上海或整个中国大陆最具话题性与指标性的明星厨师。
“我想创造一个空间,以精致地道的日本料理为媒介,使这里成为能和朋友、家人一起度过美妙时光的地方。无论这个地方在哪里,每当想起,总会想邀上亲友再度探访的地方。当你记住这里的味道,脑海中浮现出的不只是料理,还有这里的人、这里的氛围。”
从法式餐厅Franck Bistrot、旁边法式面包店 Farine,汉堡店Rachel’s、以及WIYF排队冰淇淋、咖啡馆Grains、可丽饼店Far-West,将上海武康街妆点得宛如法式生活一般高水平的Franck Pecol,到上海发展12个年头,应该完全没想到在自己一生事业如日中天的当下,一夕之间成为众矢之的,他在武康街一手建立起来的法式乐园也顿时成为一场梦一样,消失的无影无踪。
位于香港的8 1/2 Otto e Mezzo BOMBANA,2011 年迎来全球唯一意大利本土之外,获得米其林 3 星的意大利餐厅头衔,要知道,意大利本土也才仅仅只有8家三星餐厅而已。
2016年上海第一次迎接米其林评选,进驻上海迈入第 6 年的 Otto e Mezzo 荣获 2 星,让两位来自意大利的主厨喜出望外,Otto e Mezzo 卖的是意大利经典菜,是想要一探或是回味意大利经典料理的一扇任意门。
无论是去年的赢家,或是遗珠之憾;餐厅现在应该都绷紧神经迎接每一位上门的客人,不敢掉以轻心。
上海的米其林指南发布了。结果不出我的预料,我不是说上榜和评星的结果,这个我猜不透,我是说公众的反应,有惊讶者,有欣慰者,有毁之者,有誉之者。陈述我的观点之前,首先我要声明,因为我曾经在米其林工作了近十年,而且其中有三年负责米其林指南的业务,所以我的观点既不客观,又不公正。可是说到美食,谁又可以说自己是客观而公正的呢?
泰安门(Taian Table)荣膺上海米其林一星后,由于执照的问题暂时关闭,现在终于找到新地方,愚园里。整个餐厅是开放式厨房,有20个位置三边围绕,可以看到食物出锅,浇酱汁,摆盘整个过程。不同于Hell’s kichten中的高压状态以及同事之间的大喊大叫,这里的工作环境是安静同时井然有序。
访谈影片大概是在米其林公布的前一周全部拍摄完成,原本的想法是我预期他们拿到一星,影片公布在tastytrip.com发表。然而米其林典礼隔天的时候,在正在东京出差听到因为执照问题而关店的消息,心里有些难受,为避免与新闻混淆暂时将搁置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