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颁奖典礼将于 2019 年 2 月 18 日于巴黎举行,也将首次透过电视频道播放,主办单位声称将以奥斯卡奖的规格,为大厨提供红毯式的待遇和有价值的广告时间,当然颁奖仪式也将充满浮华与时尚的魅力,好与世界 50 最佳餐厅媲美甚至超越。
被誉为一生必去的曼谷 the Siam (暹罗酒店) ,自 TastyTrip 开始举办曼谷米其林团以来,前后一共入住了四次 the Siam,每一次的体验都有所不同。这家酒店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张张的脸,不再仅只是一家酒店。除了在 Trip Advisor 经常被选为曼谷排名第一的酒店之外,the Siam 还赢得 2018 年的 Trip Advisor 旅行家选择奖。
座落在上海静安区兴业太古里,由意大利设计师打造的镛舍服务式住宅,漂亮的现代设计风格结合上海本地东方韵味,一开业就非常吸睛,而在镛舍公寓式酒店一楼,一家由上海知名意大利主厨 Stefano Pace 掌舵的地道意大利餐厅 Frasca。Frasca 是 Stefano Pace 继与法租界 DOC 结束合伙关系之后的最新尝试,一样备受瞩目。Pace 同样将地道的意大利精神带到 Frasca,只是这次整体风格更为精致,口味上更加清新健康,像是一个历经多年洗炼一身繁华后的新意大利料理。
Thomas Frebel 原本是 Noma 的研发主管,在 Noma 资历已经有十年之久,由于 Rezepi 如此看重食材的实验,Frebel 想必是他的手下大将,也难怪外界会将他还没正式开幕的新餐厅Inua,先冠上 Noma 海外分店之名,以新北欧料理海外扩张来看待他的作品。
一直非常喜欢香港奕居(The Upper House)宽阔的视野,以及低调的空间感,对于寸土寸金的香港而言,说是世外桃园,也绝对没有人不同意。一听说上海的姐妹酒店镛舍(The Middle House)开幕的消息,我也雀跃地在 Booking 上订了三个晚上来试住。
身边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我除了对于吃很执着之外,也一直朝着拍美食纪录片的方向前进。跟朋友拍过厨师相关的短片之外,也一直对于各个美食纪录片几乎都没有放过手掌心,无论是近期声名大躁的主厨餐桌一直到老牌 BBC 所制作的纪录片,都没有错过。
当料理不只是温饱,而是一场更高层次的艺术创作展演时,作为一名成功且知名的厨师,门坎也愈来愈高,但也是因为这样,才能让满腔热血,又处在创意爆发期的年轻厨师容易展露头角。特别是在高级料理发展较晚的亚洲,在外籍厨师引领加上全球化知识无国界,让当地年轻人有机会早点起步,这次我们要介绍的就是拿到香港米其林 1 星的 VEA,主厨郑永麒 Vicky Cheng 今年只有 32 岁,第一眼给人的印象是个阳光大男孩。
我几乎是花了两天的时间,欲罢不能地把这本书看完,心中也默默的告诉自己,之后要一一拜访书中尚未去过的餐厅。一直以来几乎并没有非常令人满意的、关于介绍日本主厨的外语书存在。对于东京美食精致餐饮有向往的读者们,这几乎是不应该错过的一本书,充满艺术性的照片带着个人的情感,文字却很内敛,以一种冷静的视角来旁观主角的叙述,而主厨们的回应有些回忆却是包含深深的情感。
第 6 届亚洲 50 最佳餐厅(Asia’s Best 50)颁奖典礼,今年再度回到澳门。今年冠军奖杯又被 Gaggan 抱回,可谓备受瞩目。在首届曼谷米其林榜单斩获最高二星荣誉,加上这次已经是连续第四年夺冠,奠定亚洲无人匹敌的地位。而去年第二名的 Restaurant Andre 结束营业后退出国际舞台,今年第二名由 Den 摘下。今年总计新入榜餐厅达 8 家,重新入榜 2 家。港澳台在内的大中华地区共 14 家餐厅入榜,上海入榜餐厅紫外线 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排名第 8,与去年排名维持不变。去年排名 48 的福和慧今年大幅提升至 30 名。
若能跟着世界名厨一起工作,相信是许多年轻厨师正式踏上职业生涯之前,第一个美梦成真的事情。虽然现在世界知名餐厅的实习机会很多,但是能够拾起行囊远赴他乡与名厨肩并肩工作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这条路上要准备的功课很多,由于太多人问我这类的问题,所以我决定在这里把我的看法一一说明清楚。